如果你的孩子感到害怕,作为父母你首先需要做

摘 要

  恐惧是一种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情绪:从幼儿至青少年,从青少年至成年,直至老年。 通常,成年人无法理解儿童的恐惧情绪,成年人认为儿童的恐惧情绪是“奇怪的”或过

恐惧是一种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情绪:从幼儿至青少年,从青少年至成年,直至老年。

通常,成年人无法理解儿童的恐惧情绪,成年人认为儿童的恐惧情绪是“奇怪的”或过度的。儿童会怕黑、怕动物、怕鬼、怕怪物、怕巫婆,或者怕自己幻想出来的其他形象。这种恐惧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,这是正常现象。

然而,当这种恐惧情绪一直持续,或者阻碍了儿童的日常活动时,就另当别论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在寻求专家的帮助之前,我们希望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接受过这样的训练,即能够解读儿童很容易就传递给我们的一些信息。

我们建议父母在对待孩子时采取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,或者至少准备好适合解决办法落地的“土壤”。



避免合理化

父母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:“你不应该害怕”“在你这个年龄不应该还害怕 ”“你还害怕 不害臊吗”。符合逻辑的解释和讲道理更适用于成年人, 而非儿童。一个“好的榜样”( 如“看看你的哥哥, 他就不害怕”) 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。

永远不要低估恐惧情绪

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:“没有什么可害怕的”“什么都没发生”。同理心可以让父母对孩子的问题感同身受。 尽管有些事对父母而言看似无关紧要, 但对孩子却十分重要。 要让惊恐中的孩子知道, 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困扰, 这意味着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泄的空间。居高临下的态度会导致儿童远离父母和教育工作者, 使他们失去信心和越来越孤僻, 并且越来越难以摆脱恐惧情绪。



没必要过于夸大

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:“我的小可怜! 你得多害怕呀”“快到 妈 妈 这 儿 来, 你 就 不 害 怕 了”“到 爸 爸 那 儿 去, 他 能帮你 ”类似上述夸张的语气会助长受到惊吓的孩子的失控情绪, 从而抵消安抚的作用。每个孩子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年龄以一种完全不同的、 个性化的方式被对待。

正确评估儿童的恐惧情绪

同理心是帮助儿童释放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。 如果我们对孩子说 我们也有同样的恐惧, 但我们通过某种方法克服了这种恐惧, 那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能解决其困扰的方法。具有参与感的非言语符号比安慰的话语更有用, 如一个拥抱或一个爱抚要好过许多无用的话语。




一个大恐惧驱散了一个小恐惧
有时, 我们可以用童话或故事消除儿童在幻想中和现实中的恐惧情绪。小时候, 有一次我去祖父母家小住几日, 每天晚上他们都早早地让我在一间宽敞且昏暗的房间里睡觉, 这引发了我的恐惧: 怪物的影子投射在墙上,令人心慌的寂静和黑暗都不能掩盖那些“外来者” 的存在。

面对我的无法安抚的哭声,祖父给我讲了一个布法罗拉的故事。 布法罗拉是一个可怕的巨人, 只要它吹一口气 就能够将数公顷的农田和森林连根拔起。 好吧, 我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个故事的结局, 因为每当故事讲到一半, 随着布法罗拉不停地吹啊吹啊, 我就陷入安宁的沉睡中, 我的恐惧也因此消除了。

--END--

今日话题:你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恐惧的?

#恐惧#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